1臨床癥狀
病豬初期體溫升高到41℃~42℃,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發(fā)病第二天拒食,、臥地不起、眼分泌物增多,、眼結膜潮紅,、呼吸加快乃至困難,個別呈犬坐式,,咳嗽,、流清鼻水、便秘,、拉干糞球,,糞便表面覆蓋有黏液,發(fā)病第三天見鼻鏡干燥,,流濃稠鼻涕,,張口呼吸,個別病豬見全身發(fā)抖,、下痢,、排水樣或黏液性黃色惡臭糞便,小便呈褐黃色,。部分病豬肌肉和關節(jié)有痛感,,觸摸時敏感。發(fā)病第五天,,開始有豬只死亡,,死亡豬只可見腹部、臀部,、耳尖皮膚發(fā)紺,,鼻孔流出白沫或濃稠鼻涕,肛門粘附黃色稀糞,。
2解剖變化
病變主要在肺部:肺門淋巴結腫大近兩倍,,肺氣管、支氣管內充滿淡黃色濃稠黏液,,肝見有灰白色壞死點,。病死豬可見胸腹腔、心包內均大量積液,,呈淺黃色,,多呈清亮,,也有渾濁;肺色澤暗紅、水腫,、按壓硬而彈性,,切面流出大量帶泡沫樣液體;全身淋巴結均腫大數倍,切面濕潤多汁,,50%出血成黑葡萄樣;脾臟腫大發(fā)藍;個別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出血斑,,灰白色壞死灶,腎,、胃黏膜,、膽囊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點或出血斑;小腸有輕度出血;部分病死豬胸腹腔有纖維素性滲出物。
3發(fā)病情況
該豬場存欄母豬280頭,,今年1月21日發(fā)現(xiàn)5頭母豬拒絕食料,,眼結膜潮紅,體溫40.2℃~42.1℃,,咳嗽,,從鼻中流出清淡鼻液,經青霉素加魚腥草治療,,效果比較差,,28日病情開始擴散。至2月2日,,已經有57頭豬發(fā)病,,死亡3頭。
4實驗室診斷
4.1取病豬耳尖靜脈血,、肝,、肺和積液涂片,自然干燥后,,用姬姆薩染色,、鏡檢,在視野中未發(fā)現(xiàn)有弓形蟲,,采發(fā)病15天的病豬血清10頭份進行弓形體抗體檢測結果陰性,。
4.2用小腸內容物、淋巴結及肝組織進行細菌分離培養(yǎng),,可見有兩端鈍圓的中等大小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和革蘭氏陽性小球菌;細菌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長成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的菌落,大小不一,,或見有針頭大小的灰白色,、濕潤、黏稠、周圍隆起的半透明菌落,。
4.3采發(fā)病10天的病豬血清15頭份同時檢測豬流感H1N1和H3N2抗體,,6頭呈H1N1陽性反應,9頭呈 H3N2陽性反應,。
5防治措施
5.1發(fā)病早期,,采取封閉措施,禁止豬只移動,,嚴格限制人員,、物料流動。
5.2全場豬群及環(huán)境使用1︰250騰駿“復合醛”消毒,,每天4次,,一周后用1︰500倍消毒,。
5.3選用125克支原凈,、300克強力霉素/噸料,500克加康(10%微囊化的氟甲霉素),、200克阿莫西林/噸料,,500克磺胺-5-甲氧嘧啶、100克TMP/噸料,,等等,,飲水中添加含有祛痰藥和抗病毒中藥提取物的“安泰”(主要成分:乳酸諾氟沙星,磷霉素鈉),,按每噸添加1500克,,連用7天,則可減輕癥狀,。
5.4對食欲廢絕的病豬用克林霉素+安乃近注射治療,,每天2次,另外每天注射一針長效黃芪多糖,,以口服補液鹽飲水,。
5.5將病死豬全部深埋,消毒,、無害化處理,,以避免病原的傳播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