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的北部和西部地區(qū)已經進入低溫寒冷時期,,南部和東部地區(qū)的氣溫也將逐漸下降變冷,。那么,,進入寒冷季節(jié)后,規(guī)�,;i場在疫病防控上應該采取哪些關鍵性技術措施呢,?
1.要進一步加強豬場與外界相通的主大門和污道門及出豬臺的管控,要類似“軍事管制區(qū)”的做法,,真正做到車輛,、行人和外來物品一律杜絕進入,確保生物安全措施的第一重要環(huán)節(jié)落到實處,。
大量的研究結果證實,,各種動物傳染病的發(fā)生必須具備傳染源(病原體)→傳播途徑→易感動物這三個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因此,,在這個疫病防控鏈條上,我們唯一應該關注的是傳播途徑這一環(huán)節(jié),。而且,,我們也只能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做文章。
1.1員工在生產區(qū)上班,,吃飯和住宿在生活區(qū),,且生活區(qū)與辦公區(qū)為一體的小規(guī)模豬場,一線所有人員出入生產區(qū)時,必須每次在消毒室內換衣換鞋,,經紫外線燈照射10分鐘或噴霧消毒后再經洗手消毒方可進入,。
1.2如果生產區(qū)、生活區(qū)和辦公區(qū)為相對獨立,、相對封閉的三個功能區(qū),,一線員工進出生活區(qū)吃飯或休息可以只需在消毒室內接受紫外線燈照射或噴霧消毒、洗手消毒,、換鞋不換工作服,。但從事生產一線工作的場長、車間主任和技術人員以及普通員工如果到辦公區(qū)辦事,,必須每一次進出都要在消毒室內更換衣服和鞋子,,并經過紫外線燈照射或噴霧消毒、洗手消毒的嚴格程序,。
1.3生產區(qū)與生活區(qū)的出入口處,,不僅消毒更衣室與腳踏消毒池要相配套,而且消毒池內要不間斷地保持有燒堿消毒液,,濃度3-4%,,深度10-15cm,5-7天更換一次,。如果氣溫低有結冰現象時,,可以投入適量食鹽防止結冰。
2.要切實按照本場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各類豬群的免疫接種工作,,這是豬群通過人工手段獲得特異性免疫生物安全屏障的一項重要措施,。
2.1進入冬季時節(jié),除了對豬群按計劃免疫程序進行分階段分豬群免疫接種外,,還應該從豬群的安全越冬角度考慮,,建議對豬瘟、口蹄疫,、藍耳病以及胃流雙聯疫苗分別采取“一刀切”措施,,使豬群保持一個對威脅性疫病的高度“臨戰(zhàn)”狀態(tài)。
3.寒冷季節(jié)到來后,,各類豬舍禁止采取帶豬沖洗豬欄的衛(wèi)生清潔方式,,應該用完全人工干清糞的方法清掃豬欄日常衛(wèi)生。冬季完全人工干清糞的措施可極大地減少因豬群著涼,、豬欄潮濕而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的可能性和風險,。
4.適宜的舍內溫度是確保各類豬群體況良好、活動正常和具有抵抗各種非正常因子侵襲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據筆者的實踐體會,建議規(guī)模豬場的生產公豬舍、空懷待配舍,、妊娠母豬舍和育成,、育肥舍采用熱水鍋爐→地暖方式包溫;分娩舍(哺乳仔豬保溫箱另加紅外線燈)和保育舍采用熱風爐以飼養(yǎng)單元為單位供暖,,這種供暖方法可以利用熱風爐散發(fā)的干熱風將豬舍內空氣中的水分子吸收,,為仔豬營造一個空氣干燥的舒適環(huán)境,降低因環(huán)境潮濕導致拉稀的概率,。 5.加強和重視生產區(qū)環(huán)境和豬舍內的帶豬消毒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源微生物的存在空間和數量。 5.1生產區(qū)豬舍外部,、出豬臺,、生產凈道、污道采取移動式機械消毒,,要選擇無風,、無雨的天氣進行,一般5~7天消毒一次,。出豬臺要求每出售一次豬認真消毒一次,。 5.2帶豬消毒要先將豬欄內的糞污徹底的清理干凈后再進行機械噴霧消毒。消毒時,,應將豬舍內的地面,、通道、床面,、護欄,、舍內頂部及豬體和生產用具等均勻噴藥,。場內無疫情時每三天消毒一次,,發(fā)生疫情時每天消毒一次。 5.3為防止病源微生物對某一種常用消毒藥產生抗藥性或耐藥性,,筆者建議至少采用三種不同化學類型的消毒藥交替使用,。 6.適當、靈活和有針對性的對各類豬群做階段性的保健投藥(例如黃芪多糖組方等),,提高豬群的整體免疫力水平和抗病能力,。 7.要切實加強病死豬、胎衣等極端高危有害物的處置,。最優(yōu)的措施是采取焚尸爐火化處理,,次之措施是利用專用深井處置,最不理想的處理方法是所謂的挖土坑深埋,。采用深井處理方法必須每隔7-10天左右向井里倒入5-10公升燒堿殺滅病原體,。